近日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》發布,提出扎實推進鄉村發展、鄉村建設、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。
鶴山市沙坪街道有15條行政村,基本屬于“城中有鄉,鄉中有城”。記者近日從沙坪街道了解到,沙坪街道堅持黨建引領,深入探索鄉村振興一體化發展格局,推動形成工農互促、城鄉互補、產城融合、共融共生的新型城鄉關系,探索形成城鄉融合發展促鄉村振興的沙坪路徑。
下一步,沙坪街道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,加快實現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、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、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,讓發展振興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廣大群眾,奮力實現“農村更富裕、生活更幸福、鄉村更美麗”的美好圖景,把鄉村建設成城市的“后花園”。
筑牢“紅色堡壘” 建強鄉村振興“主力軍”
沙坪街道加強黨建引領,通過抓理論強思想、抓體系強保障、抓人才強隊伍、抓機制強動力的“四抓四強”工作舉措筑牢“紅色堡壘”,建強鄉村振興“主力軍”。
抓理論強思想。全面落實“第一議題”制度,2022年共召開44次專題學習會議;舉辦“先鋒說”大講堂12期,實現農村黨員干部全員輪訓。
抓體系強保障。出臺《沙坪街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》,夯實責任體系;實施領導班子、駐村干部全體“直聯”下沉,夯實聯動體系;堅持“再難也不能難黨建”的財政政策,夯實保障體系。
抓人才強隊伍。補充10名大學生、致富能人進入村“兩委”班子,儲備后備干部30名;堅持“雙招雙引”,做到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兩翼齊飛,引入歐洲歸國碩士1名;把人才政策“大禮包”送到鄉村,為鄉土人才提供支持。
抓機制強動力。制定年度考核方案,常態化開展述職打擂,將考評結果與績效考核、評先評優、推薦任用掛鉤。
結合區域稟賦
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
走進沙坪街道朗圍工業區的鶴山城鄉融合發展產業園,現場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。這是鶴山市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試點項目,也是沙坪街道首個村級產業園升級改造試點項目。去年底,項目一期封頂,改造完成后,預計將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600萬元。
這是沙坪街道村級工業園“工改工1+N”項目破局,推進低效工業園向新型產業園蝶變,努力打造江門市村級工業園改造新標桿的生動體現。近年來,沙坪街道根據區域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,以升級工業園區、發展“總部經濟”、招商賦能、盤活集體資產為抓手,加快區域特色化、經營規?;?、產業集群化建設。
其中,緊抓中歐合作機遇,在鎮南工業城發展“總部經濟”,吸引全球化工領先企業迪愛生集團收購同德化工,產業集聚效應加速形成;突出招商賦能,成功引入江門市專精特新企業廣東新工機器人有限公司、阿斯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落戶赤坎村、橋氹村;盤活集體資產,赤坎村成為江門市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試點,集體收入翻一番,達到700萬元。
深挖紅色文化
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
因村制宜劃分41個網格,兜底式推進鄉村社會治理;完善設施服務便民利民,構建城鄉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;全域推行集團化辦學,實現城鄉教育縱向貫通資源、橫向補齊短板……沙坪街道加快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,城鎮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,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。
接下來,沙坪街道將深挖紅色文化,實現“一村一韻”。其中,坡山村依托方奕智烈士、易建聯球星的人文資源,發展紅色文旅;倉邊村打造黨建主題公園,成為公共文化新陣地;越塘村傳承獅藝文化,講好新時代家風故事。
改善人居環境
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
走進沙坪街道的不少鄉村,道路整潔有序、渠暢水清,青山繞綠水,一幅幅生態和諧美麗新畫卷徐徐鋪展。據了解,沙坪街道以青山綠水、村美人和為目標,力爭把城市打造成鄉村的核心商貿區,把鄉村建設成城市的“后花園”。
人居環境美起來。申請獲批5000萬元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專項債資金,投入450萬元疏浚中東西村河涌,推進27條自然村農污設施建設。
生態環境優起來。全面落實“河長制”,7個斷面水質良好,投入90萬元復耕約14.93公頃(224畝)撂荒地。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沙坪段、江門市碧道建設工程EPCO鶴山段加速推進。
生態產業旺起來。在竹樹坡打造歐洲風情街,讓鄉情美景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,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。
江門日報記者 何雯意
通訊員 郝小博 區文婷
責任編輯:胡妙芳
附件:
相關稿件: